徠卡鏡頭與蔡司鏡頭有何區(qū)別?高大上品牌哪個質量更好?
每個攝影愛好者都經歷過漫長而糾結的鏡頭選購之路,發(fā)燒之路上,我們從一開始的一機一鏡出發(fā),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高大上品牌徠卡鏡頭與蔡司鏡頭有何區(qū)別?哪個質量更好? 高大上品
每個攝影愛好者都經歷過漫長而糾結的鏡頭選購之路,發(fā)燒之路上,我們從一開始的一機一鏡出發(fā),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高大上品牌徠卡鏡頭與蔡司鏡頭有何區(qū)別?哪個質量更好?
高大上品牌徠卡鏡頭與蔡司鏡頭有何區(qū)別
兩個都是頂級光學品牌,只能說各自有各自的優(yōu)勢,談不上誰比誰更好。
比較誰更好,是一個綜合體系,需要結合光學、使用、體積、便利考慮。好鏡頭太多太多了,實際上如果你是一個攝影愛好者,每天都希望能帶著相機出去拍幾張的話,再好的鏡頭不考慮體積都是耍流氓。
例如以徠卡旁軸為平臺,比較各自最經典的35mm焦段,單純光學性能上,蔡司的M35/1.4比徠卡的M35/1.4要強,但是蔡司這個鏡頭體積接近三個徠卡M35/1.4,本來比單反更輕巧的旁軸,加了這個鏡頭體積跟單反加裝24-70鏡頭差不多體積了,立馬變得非常不便攜,而同樣體積下要做到徠卡那樣的光學性能,也許蔡司有這個能力但實際上并沒看到蔡司有任何體積相仿、性能接近的鏡頭推出,也許是各自戰(zhàn)略布局的問題吧,沒有實物,在旁軸小鏡頭+高光學這一點上蔡司已經輸了一仗,反觀蔡司,只要是超越徠卡的鏡頭體積都比徠卡巨大,反過來說,做大鏡頭+高光學其實不難,難的是小鏡頭+高光學,徠卡有一枚價值200萬美金、需要兩個人才能抬起來的超級鏡頭,性能也是遠超蔡司同類產品的。因此,喜歡超強光學性能、不在意攜性那么可以選擇蔡司,不會讓你失望;而追求便攜、不引起別人反感,隨手塞隨身小包的人文拍攝,則選擇徠卡,體積和光學最平衡的鏡頭。
手機鏡頭跟相機不同,鏡組模塊只有少數幾家方案公司在做,舜宇光學,臺灣的大立光電等等,傳感器和鏡組方案都很成熟,反正都從索尼拿CMOS……每家手機公司可以按照他們現(xiàn)有模組加上自己的定制特性,但素質層面不會超出同級別太多。所以,徠卡、蔡司和索尼無論在相機或者光學領域多么牛逼,能移植到手機攝像中的技術都很有限,尤其是具體的光學技術(比如非球面鏡片、鏡頭組設計、鍍膜)。鏡組這么小,你就是用再多非球面鏡片又怎么樣呢?如果非要比較,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設計思路和軟件上的差別。在徠卡的調教下,華為的雙攝采用了彩色+黑白方案,后期的出片也有所謂的「德味」。徠卡的M Monochrome的傳感器是純黑白色的,原理是沒有分色濾鏡只感受光線強弱,不會有RGB彩色傳感器,不需要「猜」周圍像素色,理論上能得到更好的圖像,所以華為采用的這種方案也是利用了這一特性(雖然效果甚微吧)。這一點你放到哪家手機設計師身上,可能永遠也想不到這樣的解決方案。